宜昌有屈原、昭君名片,宜昌有三峡、大坝名片。今天的宜昌,推进“质量强市”,有了城市新名片。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名片
“化工围江”是宜昌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宜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大障碍。但随着田田化工烟囱爆破一声巨响,宜昌“质量强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在长江流域率先落子“绿色兴市”。
2017年起,我市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到2020年全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将全部“清零”。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区,推动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同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临空经济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20.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14%、地耗下降5.32%、水耗下降13.7%。
近年来,全面启动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建设,打响环境保护“攻坚战”,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进11条187公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与美丽乡村,推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狠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力整改环保突出问题。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了36%,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0.68%,PM2.5浓度下降6.5%,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按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41项。
平台建设的“权威”名片
“质量强市”的重要依托是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组织架构、硬件投入等多方面打造高水准的“质量强市”平台。
过去多部门设立的检验检测机构被整合为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投入近2亿元进行检测中心新项目建设。各行业、各地方权威检测中心不断完善、提高。“国家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获批建设,5个县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式挂牌。依托安琪集团建立的湖北省酵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8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2件;依托兴发集团组建的湖北省精细磷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
为适应质量强市工作的推进,一些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
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标准创新平台、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及预警服务平台,承载着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科研重要功能;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已建或在建达38家,孵化企业总数超过1100家,是宜昌新动能的加油站。176家科技研发平台,总数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到382家,认定备案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到842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6.41亿元。
近五年,宜昌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奖励153项,成为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
行业引领的“示范”名片
国家级、行业领先的试点示范,是对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备注。
“全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省内率先获国家质检总局命名,“全国三峡水电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五峰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获批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数量全省最多。“宜昌三峡”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达717亿,位居全国之首。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2件,湖北名牌产品146个,数量均居全省市州第一;拥有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项目获2017-2018年度第一批“楚天杯奖”,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5A、4A级景区分别达到4个和17个,总量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为更好地以标准引领质量升级,市政府印发了《宜昌标准化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出台《宜昌市三峡质量奖管理规定》,并安排资金3000万元,用于包括企业名牌创建在内的各项奖励。据统计,目前我市企业主导或参与研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64项,地方标准139项,共创建了81个标准化示范区。市中心人民医院荣获第七届长江质量奖提名奖,安琪酵母有限公司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宜昌现象”的“领跑”名片
名噪全省的“宜昌现象”,标志着宜昌在全省市州已由“跟跑变为“领跑”。宜昌质量提升行动,直接提升了宜昌制造、宜昌服务、宜昌品牌的国内、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兴发六偏磷酸钠、安琪酵母抽提物、东阳光红霉素原料药、三峡制药硫酸新霉素等4个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宜化季戊四醇、宜昌人福系列麻醉药、黑旋风金刚石锯片基体等16个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报告》显示,我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满意度为82.02,在湖北省5个参评城市中位居首位,在全国101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5位。
质量提升形动已在全市形成浓厚氛围。各部门按照“项目化、品牌化、标准化、长效化”要求,建立了“你点我检”、“计量惠民”、“阳光厨房”、“放心小饭桌”、“安居好管家”等100个服务品牌,不断推动着宜昌“质量强市”建设。
有质有量的品牌创建,正不断提升着宜昌人有质有量的品质生活。
(作者: 编辑: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