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频道 > 滚动播报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民俗文化戏大“闹”元宵节
发布时间:2018-03-03 09:17:00来源:三峡宜昌网进入电子报
市民参与猜谜。通讯员张国荣 摄
夷陵区民间艺人表演舞狮。通讯员张国荣 摄
  3月2日,春雨下个不停,夷陵广场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广大市民欢度元宵佳节的热情高昂, 民俗展演、文艺演出、猜谜拿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欢度文化味十足的元宵佳节。
  
  上午10时许,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传统的舞龙表演拉开了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的序幕。金龙献瑞,时而奔跑,时而旋转,飞腾跳跃,辗转腾挪,变化万千,活灵活现,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并赢得热情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各种民俗展演轮番亮相,让广大市民欣赏了一场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传统节日就该这么传统地过,看了这么精彩的民俗表演,更有过节的感觉了。”一位陈姓市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在现场,市民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录像,将精彩的表演记录下来并及时发布上网,与朋友共享节日的欢乐时刻。
  
  下午2时30分,2018“文化进万家”欢乐闹元宵文艺展演正式开演。宜都市歌舞剧团的演员们带来精彩的开场舞《美丽中国走起来》,明快的旋律、优美的舞蹈,让人们从心底升起一种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方言小品《单家家接外孙》,讲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为都抢着带孙子而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矛盾,最终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贴近生活的细节、生动精彩的表演,将演出推向高潮,赢得阵阵笑声和掌声。
  
  广场舞、旗袍秀、歌曲联唱……形式多样的节目表达了宜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看完演出,市民们来到猜灯谜兑奖台,积极参与“线上猜灯谜”活动。今年,宜昌市首次推出“线上猜灯谜”,吸引3000多人参与其中。10岁的方霁悦喜爱猜谜语,今年号召家人共同参与“线上猜灯谜”,一家人比着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更加浓厚。方霁悦的妈妈说:“线上猜灯谜既方便又能聚集家人,互动性强,非常有吸引力。”
  
  “非遗”文化 添韵味
  
  3月2日,宜昌市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活动,其中,展示和展演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更多知识性和趣味性,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氛围。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图文展板的形式集中宣传宜昌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示宜昌市首批17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并免费发放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宣传折页,吸引更多的市民了解“非遗”。
  
  夷陵区数十位“非遗”传承人现身活动现场,端出精心准备的原味民俗大餐,表演了采莲船、巫音、薅草锣鼓、楠管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泥塑、指墨画、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展览也在现场展示,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真正让“非遗”项目走进群众身边,不少群众直呼“演得精彩,看得过瘾,玩得有趣。”
  
  当日,远安县也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于当晚举办“非遗”展演,演出远安呜音、花鼓戏、皮影戏等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节目。远安县文体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嫘祖信俗、远安呜音等一批“非遗”项目,利于传承和创新。
  
  “花式汤圆” 萌萌哒
  
  今年元宵节,安琪酵母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大平台推出了多种花式汤圆DIY套餐,并附赠DIY攻略,让“手残”的网友体验自制的乐趣。
  
  记者在天猫安琪食品专营店看到,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安琪准备了熊掌汤圆、巧克力汤圆、五彩汤圆等多种套餐类型。花式汤圆“萌萌哒”,有电影角色“大白”,也有“国宝”熊猫,还有猫、狗、鸡、浣熊等多种动物的造型,俏皮可爱,让网友直呼“不忍下口”。
  
  为了吸引广大消费者,安琪电商让从事中式面点花色产品研究及开发的高级工程师李国峰录制了视频,手把手地教消费者制作熊掌汤圆。熊掌汤圆主要材料为糯米、可可粉、砂糖,糯米与可可粉可做成黑色米团,糯米米团为白色,以其中一种颜色的米团为底,另一种米团做成瓜子的形状,利用糯米的黏性粘贴在底团上,可爱的熊爪汤圆就做好了。博友@毛辛家的豆豆说,这样做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元宵团圆更有意境。
  
  《一起过上好日子》 元宵惠民
  
  今年的元宵节,我们这么闹。3月2日晚,文惠卡演出剧目:方言剧《一起过上好日子》在市歌舞剧团实验小剧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盛宴。
  
  方言剧《一起过上好日子》讲述的是女干部章丽华担任三井坪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进村后,她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贫困户会议就被搅了局,给了她一个“下马威”。面对村里部分群众的畏难情绪、人际关系的恩怨纠葛以及个别贫困户的懒惰思想,章丽华积极带领大家因地制宜,发展香椿产业,并说服村里赵主任的女儿赵小媛投资创办香椿加工厂及领办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好日子》这部方言剧,演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因而能产生很强的共鸣。这也是该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作品的气息来自田野,又把更加清新的气息回馈到田野上,走了一条非常接地气的道路。”该剧执行导演陈鹏说。
  
  “很搞笑,也很感人。”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自己是通过宜昌文惠卡官方微信平台购票的。自从注册文惠卡后,平时可以随时选择想看的剧目,“简直就像在手机里装了个小剧场。”
  
  观梨园大戏 度文化元宵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3月2日,百余名市民冒雨来到市京剧团,观看当晚演出的折子戏《借东风》和《宇宙峰》,在梨园中度过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元宵节。
  
  当日进行的今年春节之后的市京剧团的首场演出,也是宜昌文惠卡的专场演出。演出开始前,记者在舞台门口看到,前来看戏的市民基本都是出示二维码出票。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京剧团的两台文惠卡出票机自去年12月安装以来,已经接纳了不少京剧迷前来出票观戏,买票看戏更加方便。
  
  在当日的元宵演出剧场内,不仅有喜爱京剧的老票友,更是不少想了解京剧的年轻观众群体,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看戏,感受国粹的魅力。市民贾先生携妻儿观看了当晚的演出,他告诉记者,他带着5岁的儿子首次来到戏园,正好又是元宵节,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国粹文化印象,让他感受到了艺术熏陶。
  
  市民张先生说,身临其境观看京剧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精彩的演出也为热闹的元宵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色彩。
  
  市京剧团团长孙虎介绍,文惠卡的大力推行也为京剧团发展新剧目、培养新的生力军奠定了群众基础。今年,市京剧团将开展走进校园、走进乡村送大戏惠民活动,持续演出预计将达200余场,为百姓送去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元宵节,宜昌人的温暖记忆
  
  都说“大人盼种田,小孩望过年”,其实,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期盼在春节的时候阖家团圆,个个都期盼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宜昌地处平原山区过渡地带,也是多民族聚集区,所以文化的多样性,也衍生出不同的岁时节令习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宜昌元宵节的“过法”也有所不同。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春灯节。这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我国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人们充分利用这些特殊的日子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宜昌素来就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也就是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家里的火一定要旺,正月十五的灯不仅要多,更重要的是要“闹”,那样才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年份。
  
  那时候,宜昌城区的夷陵广场还叫人民广场,也没铺上草坪。平时就是运动场,到了元宵节,有关部门就会在那里举办龙灯比赛。一下子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几十条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龙,还有纺织行业组织的“母龙”。当然还会有舞狮表演,记得有一年有一舞狮的组合居然能在锣鼓声中摇头摆尾地爬到摞得高高的七张八仙桌上,那可是真功夫,看得人瞠目结舌。
  
  那时候还没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整个广场虽然被蜂拥而来的观众围得满满当当的,可是除了卖甘蔗、卖瓜子的小商小贩外,少有大型商业机构抓住商机营销。倒是那时刚开始发行彩票,元宵节就是一个机会,即开型的,中了大奖就把那个人拉上汽车,披红挂彩,在中心城区的街上显耀一番。
  
  元宵节那一天,宜昌的大街小巷从早到晚都会响起激昂的锣鼓、悠扬的丝竹和高亢的唢呐声,当时经济形势很不错,加上国泰民安,宜昌的企事业单位,从央企到街办企业,都有舞狮舞龙队,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就会倾巢出动,上街表演。
  
  那些舞狮的大多是沿街向各个商家摇头摆尾的送恭喜,商家店铺就会用鞭炮迎接,发送红包。由穿着运动服或民族服饰组成的舞龙队员们举着龙灯,用插满彩旗的汽车装着锣鼓,到各部门各机关拜年,场面十分壮观。
  
  除了举着龙灯拥着狮子的年轻小伙子们到处腾挪跳跃、上窜下跳、前滚后翻,耍尽十八般武艺外,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不甘示弱,“打连箫”、“大头娃娃”很受欢迎。尤其是玩“采莲船”的,俏丽的采菱妹左摇右晃、莲步轻移、花枝乱颤,引得人们笑声不断;“蚌壳精”在一边开开合合,泼辣的船家女前冲后突、撵着人转,煞是好看。待停下来尖着嗓子唱“采莲船儿(哟哟),来得忙呀(呀嚯嘿)”时,一人唱众人和的场面更是热闹极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宜昌各大剧场会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在位于陶珠路的解放电影院门口等待“接飞票”(宜昌话,就是期待能买到别人的退票)的也很多,西陵公园(现在的儿童公园)、工人文化宫(福绥路)和文化馆(解放路与二马路交叉处)里都会举办灯展,也会用一些红红绿绿的纸条写一些灯谜供人们猜,让那些“最强大脑”们流连忘返。
  
  当时最热闹的还得数宜昌第一街——解放路,看龙灯的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这边刚刚送走一支队伍,那边路口就锣鼓喧天的又响了起来,看热闹的人就像潮水般的涌来涌去,即使鞭炮就在头顶上爆炸也不离不弃。中国人的图腾是龙,元宵节那一天要的就是灯,而龙灯将两者合为一体的表演,所以就成了当时最受人欢迎的节日活动。
  
  想想那个热闹的场景吧:鞭炮噼噼啪啪响起的时候,金色的龙珠一举,龙头马上就扬了起来,它会威风凛凛冲着龙珠穷追不舍,于是,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就抖擞精神开始舞动龙灯了。龙在开始时显得有些笨拙,可是随着活动的推进,就越发生龙活虎起来,不一会儿就舞成了一个巨大的环状,于是就有了红龙的红、黄龙的黄。如果有分属两个行业的两条龙在解放路上碰了头,十之八九不会相让,就会通过舞龙一比高下。
  
  那是一场决战,鞭炮不停、鼓点就不能停,鼓点不停,龙灯就不能停。舞龙的人舞累了,就会有候补队员顶上去,可以换人,可是龙灯依然在翻腾起舞。也就在这两强相争的紧要关头,时常还有妇人抱着粉面小儿在龙灯身下穿闪而过,舞龙人见多不怪,知道那是借以祈求免疫避灾,是宜昌龙灯舞的特有现象。而当龙灯舞到最好、最紧张、最高潮的时候,看热闹的就会爆发出一片叫好声,舞龙人也会发出一阵阵呐喊,看得人热血沸腾。那种热闹场面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是绝对无法想像出来的。
  
  “闹”完元宵,晚上就是赏灯。正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街面商铺都会悬灯于自家门前;园林、广场等公共场所,更是大张彩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会在大门处用柏树枝扎成彩楼,挂上彩灯。所以,日落之后,整个宜昌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那些灯彩造型五花八门,孩子们手里提着的灯就更加丰富多彩了。那个时候,天上一轮明月,地上音乐飘飘,观灯的游人如潮,真是热闹非凡。
  
  几十年过去了,想想那时候的元宵节,那种幸福温暖的感觉仍然在心中荡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