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宜昌频道 > 宜昌智慧

郑勇:一个绝症病人的脱贫传奇

发布时间:2018-10-12 16:23:13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讯 通讯员冯玉平
 
  郑勇,枝江市问安镇人,53岁,虽然还未“老”好,但已是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的人了,上面还供奉着一个80多岁的老太君。2014年前这幸福和睦的一家子,本来跟“鱼米之乡”问安镇其他村民一样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温饱,没成想2014年医院的一个诊断结论——当家人郑勇患肺癌中晚期的噩耗,让这一家人掉入了万丈冰窟。
 
  人穷志不穷,体弱智不弱
 
  做手术切除、化疗、吃药的费用如天文数字,令这个万水桥村1组原本颇为富足的大户耗尽了家底。庆幸的是手术比较成功,保住了一条命。出院之初,老郑目睹因治病变卖一空的家,看着为照料自己拖垮身体的老婆,不禁潸然泪下。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拖着孱弱的身体自己给自己打气说“老郑不能倒下!”
 
  正值郑勇一家水穷山尽之时,党和政府关键时刻伸出了温暖之手——市、镇、村领导先后登门看望,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郑勇部分医疗费用,列入了低保户……
 
  这些虽然不能彻底改变郑勇一家的命运,但似一剂强心针让郑勇振奋。他深知不能把党和政府关心当作脱贫的救命稻草,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动员小儿子走出农村到餐饮服务业打工糊口,儿媳在家全职带孩子。但一家5口除小儿子勉强能够自食其力外,还有3张嘴嗷嗷待哺;自己还要一部分费用继续治疗,更为不幸的是远在长沙的大儿子患上怪病 IGAN(类似尿毒症肾病),每年吃药得花1万多元,因其户口在湖南,分文不能报销,且因病失去了教师工作,令本为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怎么办?继续向政府伸手要钱吗?这不是郑勇的性格!这个年近半百的男人暗下决心:豁出去了也要活出个人样来,经过反复谋划,一个周密的脱贫规划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输血不如造血,等靠不如自救
 
  接踵而至的灾难没有击垮这个奔5的硬气男子汉,2014年因病入贫来,郑勇一家人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奋力摆脱贫困。开春后,他请人种好自己10多亩责任田后,开始出门挣钱。凭着自己的精打细算和信息收集利用能力,他大胆贷款买车,收购农副产品跑宜昌、当阳、荆州,贩卖西瓜、桃子、棉花、大米等,什么赚钱就贩什么,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拼了命地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家改变得焕然一新。
 
  几年来,他先后贩卖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稻谷、桃梨、西瓜过百万斤,其中,仅每年一季在宜昌卖西瓜就达10几万斤,在本地收购稻谷20几万斤,获得纯利10几万元。并且做起了难度较大获利颇丰的“易货贸易”,即收购本地产的滞销荸荠、稻谷等农产品后拖到外地换取市场俏销的棉花等物品,两头都赚。
 
  为了赚取那么一点差价钱,郑勇吃苦耐劳、早起晚归,夜以继日地拼命干:冬天,0度以下他在挖荸荠、清洗荸荠;夏季三伏天,摄氏40度高温下他还在宜昌街角顶着烈日卖瓜;早上3、4点钟,好多人还在甜蜜的梦乡,他就开车出门到当阳收谷子了;夜晚,家家户户都熄灯枕寝了,他还在颠簸的路上盘算一天的盈亏经验教训。
 
  就是凭着这勤劳与智慧,2016年郑勇不仅脱贫,取消了低保,而且房子装潢得漂漂亮亮,两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他没有等着干部来救济,也没有靠政府直接给钱,更没有去舔着脸去要特殊帮扶政策,他说:“政府给我贴息贷款发展生产自救足矣,咱们贫困户还争着吵着比着去要低保、要救助、要钱要物要捐赠,掉份儿”!
 
  耕耘才有收获,爱拼才会双赢
 
  不知道是日晒风吹雨淋的洗礼,还是摸爬滚打的锤炼,还是苍天有眼的回馈,郑勇几年的脱贫拼搏竟然使绝症肺癌病魔逃之夭夭,身体奇迹般日渐好转;大儿子的怪病经过治疗也有效果,今年在宜昌重新走上教师岗位;两个儿媳妇先后拿到高级月嫂资格证书,两个孙子活泼可爱,近90岁的老母亲脸上也泛起红光。
 
  2018年,全家总收入有望达到1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郑勇满怀信心地说:明年只要我不倒下,我还要尝试养龙虾贩虾、种桑酿果酒等,争取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