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宜昌频道 > 每日头条

宜昌:动能转换 积健为雄

发布时间:2018-12-07 08:27:00来源:三峡日报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宜昌一次次抓住机遇、克难攻坚,从曾经的峡江小城蜕变为如今的内陆明珠。

  步入新时代,宜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主动作为,努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特别是今年以来,宜昌行健不息、积健为雄,加速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经济运行再现活力。

  项目,从“重视数量”转向“量质齐飞”

  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这向来是宜昌的光荣传统。如何扩大有效投资,让“定海神针”更有定力?关键在于从“重视数量”转向“量质齐飞”,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质效。

  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率队赴日韩、北上广深等多地招商,与比亚迪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船重工等知名企业深化务实合作,促成了多项战略协议和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

  招商部门锁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相关产业聚集片区,紧盯国企央企、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近来,宜昌还成立由市领导领衔的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自贸片区等14个招商专班,开展专业招商。

  签约更要落地,落地务必形成现实生产力。前三季度,宜昌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全市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619个,协议投资额1241.6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0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92个,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93.3%。其中,19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全省第一。

  按招商引资排座次,以项目推进论英雄,市委、市政府每月选择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县市区,开展集中开工活动。截至目前,已先后在猇亭区、枝江市、宜都市、三峡旅游新区、当阳市、宜昌高新区、夷陵区、伍家岗区连续举办10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开工、投产项目中的佼佼者不乏其数。宜昌南玻光电技改成功,创下0.2毫米的国内玻璃最薄纪录;广汽宜昌乘用车项目计划2019年3月15日完成首辆车下线、6月份实现量产,届时可58秒装配一台汽车,刷新国内汽车生产最快速度;宜都东阳光投资30亿元建设国家创新药、仿制药生产基地,将形成150个左右创新药、仿制药项目生产规模,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枝江镍钴原料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投产后可实现产值63亿元;宜昌最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在夷陵区龙泉投产,16条生产线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66天……

  接下来,宜昌还将出实招见实效,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全力以赴抓实项目投资,推进新开工项目“回头看”,扎实开展新投产项目“双月巡礼”,推动一批项目年前投产达效,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00个,实际到位资金1600亿元。

  另外,宜昌积极谋划明年开局工作,已储备五大领域、22个专项重大项目,拟于2019年底以前开工重大项目593个,总投资6157亿元。

  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

  从2012年至2017年,宜昌以每年实现一个千亿产业的速度,相继实现了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文化旅游五大产业突破千亿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宜昌速度”。

  化工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一度贡献了全市1/3的工业产值。但以规模取胜的老套路不仅让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更使环境不堪重负。

  破解化工乃至其他支柱产业大而不强、不优的尴尬局面,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必答命题。

  2月,作为全市三大化工企业之一,湖北三宁投资100亿元搬迁转型,向产业中高端迈进,这对提升整个化工产业发展质效具有重大示范作用。

  去年12月,湖北三宁子公司所属宜昌田田化工公司自损3.5亿,彻底关停并拆除。

  阵痛换来的是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到2020年,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80亿元,新增税收5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宁”,有望带动当地相关工业产值180亿元。

  宜昌以壮士断腕决心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去年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比重提高到30.2%。预计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任务基本完成,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产业的比重将提高到45%。

  实践证明,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是推动工业结构实现由重到轻、到新的现实路径之一。宜昌继续大力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实施深化工业技改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给予企业1亿元专项资金、30亿元股权引导基金支持,驱动工业发展走向更高质量。今年,宜昌将完成技改投资700亿元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不低于50%。

  另一方面,宜昌着眼于新兴产业“补缺进位”,不断打造竞争新优势、培育新动能。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宜昌专门设立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突破性发展以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创造条件。

  总投资60亿元的三峡游轮中心项目于4月启动建设,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实施,到2020年,全市预计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10月,苏宁控股集团与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全面布局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等八大产业,计划到2022年,全渠道年销售规模突破20亿元。

  另外,宜昌在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开通中欧班列,第一个实现全货机首航,物流项目开工率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投资进度稳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完成社会物流总额4710亿元,增速10.6%。

  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实施创新驱动、激活第一动力,这是宜昌一以贯之的执着追求。

  30年前,借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火炬计划,宜昌高新技术产业从零起步,逐步增长到2017年底的382家。其中,宜昌人福药业等8家“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和中南鹏力等19家“科技小巨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6月,人福药业的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氯化钾缓释片,双双获得美国FDA批准文号。同时,包括人福药业6家药企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评价品种65个,位次居全省第一,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将为宜昌打造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同月,农历芒种节气,宜昌市生物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在安琪酵母有限责任公司生物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即与6家企业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为鼓励该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市政府还从机构组建、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资源开放共享、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创新人才、孵化科技型企业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在营商环境方面,宜昌聚焦“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目标,打造“四多合一”升级版,探索“多规合一”“多管合一”,推广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和“标准地”出让制,继续实行局长驻窗办公制。如今,企业注册登记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建设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目标已顺利实现。

  “人才是第一资源”,宜昌放眼全球集聚天下英才。2017年,市委成立高级专家顾问团,首批选聘11人,对接合作项目34个。时下,市委启动第二批高级专家顾问聘请工作,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高端智库。同时,宜昌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人才竞争之路,创新实施“宜才宜用人才回归工程”。1至8月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中,高层次人才主导参与项目占比超六成。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宜昌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