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背溪遗址最先于宜都被发现。宜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朱灿义)“保护和利用好城背溪文化遗址是每个宜都人的历史责任”。8月15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在城背溪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专题办公会上的话掷地有声,是希望每个宜都人对留存在宜都大地上古老的文化遗址给予爱护和珍惜。
今年初,宜都市政协委员赵平在八届二次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城背溪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的提案,罗联峰主动领办。
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好宜都、宜昌乃至长江流域的中华古文化根脉,宜都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在遗址附近筹建城背溪文化遗址公园,同时要求文化部门迅速组织编制城背溪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系统规划,严格控制区域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背溪文化是目前湖北境内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距今约7500年,是长江中上游文明的源头,是荆楚文化的源头。因最先发现于宜都城背溪而得名,与随后陆续发现的枝江青龙山、秭归柳林溪、巴东楠木园、店子头等都是城背溪文化代表性遗址。“城背溪文化”概念由中国考古界泰斗级教授严文明先生于1987年提出。
1973年,宜都城背溪遗址首次被发现,1983-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湖北省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该区域进行了初步挖掘,随后因技术、经费等因素暂停考究,宜都市随即对遗址区域维持原生态保护,现存遗址核心区面积36.7亩,文化层厚约2米。
据悉,考古发掘的文物中,除石器外,还有夹砂红陶为主的多个类别陶器,并在遗址陶片中夹杂有大量的稻壳、稻谷和稻草。证实了距今约7500年前这个地方就有了人工栽培稻,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人工培植水稻之一,对于研究水稻栽培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宜都城背溪遗址的发现在国内外历史考古界有重大影响,湖北省博物馆专门开辟了城背溪文化展示版块,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将城背溪遗址的发现称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