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枝江市的宜昌美合蔬菜专业合作社内,沼肥通过管网加压输送至田间地头。(通讯员方素珍 摄)
三峡宜昌网讯(记者高圣男 通讯员方素珍、唐鹏麟)日前,经过择优推荐、市农业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夷陵区嘉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菜—沼—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等10个示范点被授予宜昌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以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积极探索“能源、农业、环保”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昌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进。
田里长出“金疙瘩” 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轻轻扭动阀门,上万个喷淋设备向四周同时喷出雾状雨丝,沼液落在叶面上,自动给蔬菜施了肥。
“喷灌头里喷出的是稀释后的沼液,可以用作叶面肥。”宜昌美合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冯清华告诉记者。
2017年,合作社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其中最妙的是,经过处理的沼液和沼渣成了营养液,可取代化肥、农药,帮助农作物健康成长。
这项技术被冯清华运用到了1300亩的核心种植区里。“我们按每百亩100立方米的标准建设了沼液储存池,通过水肥管网加压,将沼肥输送至田间。”
施用沼肥,可以节约大量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和劳力,平均每月每亩降低成本200元。更重要的是,因色泽、口感等明显提升,农产品的售价也翻了倍。两项合计,每亩可增收节支400元。
高品质的农作物一推向市场,就供不应求。“这才开年,合作社已销售西兰花、广东菜心等特色蔬菜600余吨,订单排到了6月份。”冯清华笑着说,今年都不用出门卖菜了。
始于一域,带动全局。去年,全市化肥用量比上年减少1万吨,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高端。
美丽乡村展新颜 源头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两年前,夷陵区新场村的简垱河还是一条附近村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养殖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河道污染严重。
改变,从“捡垃圾”开始。在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的支持下,宜昌嘉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周边企业变垃圾为资源,投资60万元启动6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项目,在蔬菜基地内建设3处沼肥一体化利用系统,并配套完善田间管网和滴管设施,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的生态循环发展。
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企业不仅积极清理河岸垃圾和水面漂浮物,还将沼液沼渣车开进农家,上门收集周边50余个养殖户的畜禽粪污;对秸秆实行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处理。公司负责人杨俊说,基地每年可处理畜禽粪便4000吨、资源化利用秸秆4000吨。
河清了,垃圾、污水不见了,沉寂的村庄重获生机。
2017年,在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的带动下,五峰升子坪村、枝江洪治村、秭归郑家岭村等20余个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迎来美丽嬗变。
清洁能源入农家 沼气点亮农民低碳生活
寒冬时节,点军区土城乡白云山脚下的落步埫村平均气温不到-3℃。一组村民马明花拧开厨房里的沼气阀,“啪”的一声,蓝色火焰顷刻从锅底冒出,丝毫不受低温天气影响。
“以前用秸秆烧饭,呛得人灰头灰脸,现在改用沼气干净安全。” 从柴火灶台中“解放”出来的她,尝到了清洁能源的甜头。
和马明花一样,村内已有120户居民家中接通了沼气,年内将实现供气全覆盖。
半高山地区的省级贫困村告别“气荒”,村内8个沼气池发挥了大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华说,同创农业公司等规模养殖企业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菜—沼—猪”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沼液、沼渣作为果蔬肥料,供应给蔬菜基地;沼气按照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提供给了居民。
绿色生活方式广泛推广。2017年,全市完成清洁能源入户15026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处、小型沼气工程81处,完成“一池三改”3070户。
以沼气为纽带,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活一方发展活力。宜昌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陈鸣富介绍,今年全市还将新建10个可复制、可推广、见效益的市级示范点,建成2至3个全地域推进、全领域覆盖的市级示范区,让更多农民过上绿色低碳新生活。
宜昌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名单
■ 夷陵区嘉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菜—沼—猪”示范点
■ 夷陵区家家有畜牧有限公司普溪河“菜—沼—猪”示范点
■ 点军区同创农业公司落步埫 “菜—沼—猪”示范点
■ 宜都市洁农沼气合作社长岭岗“果—沼—猪”示范点
■ 枝江市美合蔬菜合作社洪治“菜—沼—猪”示范点
■ 当阳市友爱沼气合作社群益“菜—沼—猪”示范点
■ 远安县憨人福农场“茶—沼—猪”示范点
■ 秭归县山林牧业有限公司郑家岭“果—沼—猪”示范点
■ 五峰胜荦生猪养殖场升子坪“猪—沼—圃”示范点
■ 五峰宏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梅二冲“茶—沼—猪”示范点
(作者:王建锋)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