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晨光熹微,海拔1200米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堡镇村却早已热闹起来。53岁的贫困户覃万军扛着一袋草种,和村民们一起上山种牧草。
“以前不懂种草养羊技术,现在有了‘领路人’,当然要奋起直追。”覃万军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贫困户的心声。
2015年,以宜昌市畜牧兽医中心为队长单位,与市信访局、市地震局一起组成脱贫攻坚工作队帮扶堡镇村。“堡镇村是典型的高山村,主要产业还是传统种植和养殖,呈分散养殖,没有规模。”市畜牧兽医中心驻堡镇村第一书记胡亚锋说,要想发展,就要“升级”!
找准“症结”,开好“方子”,工作也逐步展开。工作队共筹集资金196万元,支持堡镇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畜牧、中药材、蔬菜三大产业。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分别以12个贫困户为主体建立了养殖示范基地,养羊、养猪……他们一跃成为村里的产业大户,脱贫信心十足。
像覃万军一样有信心的,还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教庙村的贫困户曾凡荣。2017年,长乐坪镇乐源中蜂专业合作社与曾凡荣对接,教授他中蜂活框养殖及繁蜂技术,并根据他家有山林的优势,配套中蜂“1211”扶贫模式(即帮助一个贫困户发展2亩高标准蜜源植物基地,饲养10群以上中蜂,年增收1万元以上)。
有了合作社的帮扶,曾凡荣当年自繁发展中蜂50群,固定资产达到了3万元,并于2017年顺利脱贫。2018年,他进一步学习中蜂强群养殖技术,预计今年可以割蜜200斤左右,仅销售蜂蜜收入可达1.6万元。
今年以来,宜昌市畜牧部门以“四双”行动为引领,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与贫困村对接,为养殖户提供种畜种禽、养殖技术、养殖设备,形成了生猪、家禽、肉羊、肉牛、中蜂五大畜牧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产业,向全市贫困村提供种猪1728头、仔猪2.1万头、母牛1900头、山羊135只、鸡苗35.32万羽,让全市3.46万户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并摘掉穷帽。
(作者: 编辑: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