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宜昌频道 > 时事要闻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宜昌文艺成就回眸

发布时间:2018-12-04 09:05:00来源:三峡宜昌网

  图为大型土家族舞蹈诗《姐郎河》演出现场。(付蓓蓓 摄)

  远古峡江,巴风楚韵。山水之城,水电之都。古老而又现代的宜昌,从来都散发着极富生机的文化魅力。根植于这片沃土的文艺创作,在传承创新中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宜昌文艺创作硕果丰,文艺精品泉涌,文艺人才辈出,群众文艺繁荣,城市品牌响亮。

  根植沃土,创文艺精品

  12月3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剧目之一、市京剧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孙尚香》精彩上演,赢得众多观众连连叫好。

  据介绍,这是宜昌市文艺佳作今年第二次晋京演出。今年端午节前夕,宜昌市另一部入选湖北省优秀剧目、秭归屈原艺术团创排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在京演出,向首都人民献上了来自屈原故里的视听盛宴。

  这,只是宜昌打造文艺精品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带来宜昌新时期文艺的春天,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植宜昌文化热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突出三峡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宜昌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全面复苏并走向繁荣——

  1979年,鄢国培的长篇小说《漩流》和张映泉的短篇小说《慰问》在刚刚“解冻”的中国文坛引起震撼。

  自此,宜昌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小说、散文、诗歌、影视文学佳作频出;

  一批富有“三峡”特色的优秀原创歌曲涌现,少儿歌曲《雀尕飞》、儿童音乐电视《推磨歌》、土家歌曲《咂酒歌》、器乐曲《欢乐的土家寨》、民乐合奏曲《三峡黄牛曲》等唱响全国;

  上世纪90年代起,以大型土家族婚俗舞台剧《土里巴人》为代表,宜昌大力打造精品剧目。《土里巴人》《楚水巴山》荣获全国文华奖和文华大奖特别奖,《巴土恋歌》《江河恋》等10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美酒喷喷香》《敲起琴鼓劲逮逮》等15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

  人才辈出,强创作队伍

  “屈原仰天啸,诗意盈中华……”2018屈原故里端午诗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熊明霞回到家乡,深情唱颂《醉三峡》,颂巴山楚水的美丽丰饶,唱京腔京韵的美妙旋律,让观众直呼过瘾。

  熊明霞,只是宜昌众多文艺名人的代表。四十年,宜昌文艺大发展,一大批文艺名家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长起来,其中不少人从宜昌走向全国,致力推广宜昌文化,带回先进理念,为宜昌文艺的发展争光添彩。

  文学创作领域人才辈出,创作队伍逐渐强大,出现了鄢国培、张映泉、蒋杏、杜鸿、温新阶、甘茂华、周立荣、毛子等在湖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诗人队伍,他们创作了一批在全国都“叫得响”的作品。

  文艺舞台的兴旺繁荣造就了一批舞台艺术家。从宜昌走出了全国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熊明霞,中国残疾艺术团团长、舞蹈艺术家邰丽华,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史可,军旅歌唱家金波,歌唱家傅祖光、王丹萍。本地域的农民歌手陈家珍、原生态唱法歌手“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百变歌后”陈娟等。

  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也涌现了汪国新、蔡静安、孙才清、周德聪、罗海东、徐达等名家。

  挖掘发现了刘德培、孙家香、刘德方、彭泗德、赵兴寿、黄太柏、陈德望等一大批民间艺人。目前,宜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17人。

  自信自觉,活群众文艺

  已连续举办了43届的长阳资丘民族文化节,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民族民间文艺的大发展。累计超过45万人次参与艺术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精品群文作品的创作。

  而西陵区学院街办艺术团,则通过主动“走出去”参演和参赛,扩大了社团影响力,推动了群众文艺的普及与提高。自2013年开始,他们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广场舞大赛,2016年至2018年连续获得全国广场舞大赛分站赛特等奖。

  改革开放给群众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宜昌市城乡群众文艺活动空前活跃。业余文艺团队达到5000余支,文艺骨干过万人,文艺志愿者43000余名。全市11个专业院团每年送戏达2000余场,年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

  同时,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文艺赛事,搭建群众文艺发展的平台。目前,宜昌市实现基层文化场馆设施县乡村全覆盖,各级文化馆站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远安嫘祖文化节、长阳廪君文化节、五峰茶乡女儿会等150多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轮番上演,为群众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艺生活。

  群众文艺精品迭出,蜚声中外。声乐作品《五峰板凳龙》、摄影作品《等待做实验的猴子》等200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群星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比赛金奖等国内外大奖。2016年,兴山昭君民间舞蹈团参与“全国百姓广场舞北京展演”;2017年,舞蹈《板凳龙》、独唱《峡江情歌》、京剧《红梅赞》等7个特色群文精品亮相央视《群英汇》。

  诗书琴音,扬城市品牌

  “走进宜昌,就是走进诗歌里的城市。”在这里,诗歌研究和创作团队达32个,民间诗社团队达39个,平均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余场,每年至少有10万余人次参与诗歌创作、诵读活动;

  “琴”动宜昌,“音”享生活。在这里,连续举办了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共举办了44场钢琴音乐会、80余场钢琴系列惠民活动,成为全国知名的专业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的音乐盛会,惠及百万市民;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在这里,果园文学读书社、骚坛诗社、编剧联盟等有一定规模且影响力大的文学社团有200多个,会员6000余人,他们热情高涨、读书创作、新作不断;

  ……

  以节促文化品牌建设,自2010年以来,宜昌连续承办五届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端午文化节、承办了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举办了两届宜昌艺术节、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诗歌之城”“钢琴之城”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2014年的端午之夜,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宜昌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成为国家级诗歌大奖——“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地。同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将“中国钢琴之城”牌匾授予宜昌,宜昌成为我国首个被命名为“钢琴之城”的城市。

  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一张张闪闪发亮的宜昌城市文化名片,建造起宜昌的城市文化地标,凸显了宜昌的文化实力、活力、魅力,提升着城市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