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退休养老金又多了100多元,外出坐公交车不用钱,老父亲每月还有高龄津贴……”一些好事都和自己搭上了边,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家住宜昌高新区67岁的刘女士如数家珍,直言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一变化的背后,表明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是宜昌财政民生支出的具体体现。每年财政支出的钱用在哪里?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从下面一组组数据中,将得到问题的答案,也是市财政局给老百姓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超7成支出用于“筑牢底线”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至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483。2亿元,其中民生支出36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7%,占比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城乡社区支出92亿元,增长96。3%,医疗卫生支出57。1亿元,增长30。4%,教育支出57。1亿元,增长18。7%。这些指标远远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的增幅。
绿色低碳、舒适安全、美观大气、承载量大,一时改变了人们对宜昌公交车的看法,乘坐公交车出行也成了大多数市民的优先选择。在保障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上,市财政局坚持“面子”和“里子”一起投入,先后筹措资金2。1亿元,308台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高颜值”的公交车已成为宜昌城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争取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公共交通运行油价补贴,降低公共交通运行成本,间接让利于市民。
今年宜昌市遭受几十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市财政局开辟“五个当日”紧急救援通道,资金拨付、物资采购一路“绿灯”,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用于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10多项补助标准“水涨船高”
9月,省财政厅与省人社厅联合下发了《湖北省关于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通知》,不到一个月时间,宜昌市全部落实到位。人平月增加158元,惠及城区11。7万人,全年增加财政支出2。2亿元。
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一起调整的,还有城区农村低保、五保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从每年3480元、6840元、4800元,分别提高到4800元、7960元、7960元。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480元提高到500元。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50元、100元。高中和中职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50亿民生事业发展基金“呼之欲出”“对民生的投入,仅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坚持‘财政引导’和‘市场挑梁’相结合,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倍增效应。”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炜谈到民生投入时指出。
在创新民生投入上,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路子,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50亿元的宜昌PPP民生事业发展基金,采取运用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城区范围内的教育、医疗、养老、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城区入托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停车难等民生难题。
与此齐头并进的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取得较大进展,宜昌市妇幼保健医院等41个项目进入市级PPP项目库,总投资4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