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乘坐自制的吊篮深入千米山洞探水源。通讯员杨顺丕 摄
工作人员通过软梯下到水源地。通讯员杨顺丕 摄
工人们在洞内安装发电机。通讯员杨顺丕 摄
终于将清泉引出,工作人员赶紧尝口鲜。通讯员梅珂 摄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杜瑞芳、杨亚玲、符月莹)在武陵山腹地,有一处绝壁惊艳世人,它地处利川市与恩施市的边界交会处,是恩施大峡谷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朝东岩。朝东岩一带风光旖旎,气势磅礴,岩石瑰丽,动人心魄。随着恩施州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朝东岩一带的旅游业逐渐兴起,绝壁栈道、龙头岩等惊险刺激的景点深受广大“驴友”的喜爱,附近村落的百姓也想靠它吃上“旅游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村落里的道路不断修缮,出行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游客纷至沓来。
可是,朝东岩附近村落缺水的问题由来已久,每到冬季枯水季节,村民们便要饱尝没水可用的辛酸,村里几家经营得还算红火的农家乐最终也因为缺水不得不关门歇业。水,是生命之源!不解决这个问题,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寻找水源,成为干部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历经艰辛,村民们终于在朝东岩一面绝壁的山洞里发现了水源。该山洞位于从崖顶往下120米处,如何将水源引出成为一个难题。
悬崖峭壁,人站在崖上都不敢向下看,如何施工?没有路,人和设备如何进洞?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地人。村民们用起了最原始的办法——吊篮,通过吊篮运输,实现“绝壁取水”。10月28日,工人、水管、发电机……通过吊篮从绝壁上缓缓下降,抵达洞口。10月31日,村民们通过吊篮的方式克服千难万险,终于获得珍贵无比的生命之水。
缺水,田凤坪村的“穷根”
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坐落在朝东岩下,该村共有9个组,818户人家,3078人。318国道穿村而过,村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缺水却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田凤坪村缺水的问题由来已久,祖祖辈辈找水的艰辛历历在目。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枯水期,只要连续干旱10天左右,村民们自寻的水源就不出水了。
“每到枯水期,我们都会提心吊胆,害怕接到家的水管突然就没有水了。”说起缺水的日子,田凤坪村朝东岩组村民曾明学连连叫苦。
以前,村民三五家一起挖堰塘蓄水,为了防止外人来堰塘挑水,村民晚上故意将水搅浑。实在没有水吃了,村里就请屯堡乡政府用洒水车送水,一天送几车水到有水池的农户家里,其他的村民过来挑水吃。但是乡里的洒水车只有一台,还承担着保洁任务,忙不过来的时候,村民们便又没有水吃了,每到此时,有些村民只好用三轮车载着50斤装的大水壶跑到离村6公里外的清江河里运水吃。大水壶、蓄水池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这种靠天吃水的日子,露天蓄水的水质得不到保证,村民经常发现水里有虫子、泥沙,可能有这种水吃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村民之间,“借水”已成为家常便饭,每一滴水都十分珍贵,借来的水循环利用,淘米洗菜后,再洗手洗脚,最后还要把水蓄起来给田里的农作物浇水。
随着乡村游的兴起,朝东岩绝壁栈道的险峻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村里国道沿线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但由于缺水,许多农家乐不得不停止营业。“朝东岩桂花山庄”7年前开始营业,中途因为缺水被迫歇业,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山庄老板李琼敏在附近村民的山里找到一个小水源,付给该村民水源费用,并自费6万多元铺设管道将水引进山庄,农家乐才得以重新营业。附近缺水村民纷纷到山庄免费取水,山庄的水源再一次遭遇枯竭。
2017年10月,任小平来到田凤坪村,他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驻村的“尖刀班”成员。习惯了武汉大都市生活的他,面对的第一大难题便是缺水。“缺水!竟然连村委会都没有水!”任小平有点崩溃,吃的水居然要走很远挑回来,一周才能洗上一次澡,刷牙、洗脸用的水要精打细算,上厕所了没有水冲干净……这一切对他的震撼是巨大的,“找到水源才能真脱贫!”
找水,一块“尖刀班”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找水源,成了干部群众最大的心愿。
2014年,在利川市团堡镇石板岭村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一个水源,解决了田凤坪村苍坪组150多户、600多人的饮水问题;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到田凤坪村开展“三万”活动,在村里找到一处水源,解决了田凤坪村水井头组100多户、300多人的饮水问题。截至目前,田凤坪村就这两个组不愁水吃,还有7个组水资源紧缺。“每年我们都在寻找水源,也找到过几处,建过蓄水池,但由于水量太小、地质塌陷等原因,最终没能启用。”田凤坪村常务副主任李纯乾告诉记者。
今年2月,利川市团堡镇棠秋湾村的几个村民寻找水源,用一根绳索从崖顶降到距离朝东岩半腰120米处的山洞里(当地人称“天宝洞”),村民罗德慧便是第一个进洞发现水源的人。他们拍下了视频,“天宝洞”有水源的消息传了出来。3月,驻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尖刀班”成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需求,村民普遍反映饮水困难。自此,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成了“尖刀班”需要攻克的最大难题,也成了他们随时讨论的话题。
田凤坪村“尖刀班”成员共有18人,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恩施市财政局屯堡乡财政所及屯堡乡中心学校、供电所、卫计办驻村工作人员9人,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9人。“我们单位拿出10万元解决村里饮水问题,水源成了最关键的因素,当我们得知‘天宝洞’有水时都很高兴,决定去看看情况。”任小平说。
9月,在田凤坪村“尖刀班”碰头会上,大家一致决定下洞探水。“由于崖上是棠秋湾村,进洞和洞中取水均要跨地域。10月11日,我们专门和利川团堡的镇、村干部开了一个协调会。10月12日,由‘尖刀班’成员和之前进洞的村民组成的探水队,依靠绳索降到了洞口,进入洞中寻找水源。”恩施市财政局屯堡乡财政所“尖刀班”成员罗方宇,在用绳索下降的过程中撞到岩石受伤,“当时只想进洞确认水源到底能不能为民所用,也顾不上害怕。找到水源后,看到那一汪清水,我们特别兴奋。”罗方宇说。
绝壁取水,一腔热忱排忧解难
250米高的悬崖,一根长约200米的缆绳一头连着吊车、一头连着吊篮。吊篮悬在空中晃晃悠悠,一点点往下降,靠近绝壁的一个山洞时,两名工人小心地将管网、发电机、照明设备等物品往洞口搬运。10月28日上午8时,这个十分惊险的场面出现在朝东岩的悬崖绝壁上。
“之前探水时都是靠人力拉绳子下去,安全没有保障,村民的身体也受不了,所需要的设备也无法运进洞里,只好尝试用吊车钢索悬挂吊篮的运输方式,我们请了专业的施工队伍。”田凤坪村村支书杨流祥告诉记者。
10月31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乘坐吊篮沿着绝壁进入洞中。水源地位于距离洞口1000米处,工人们抬着发电机、水管等设备,靠着微弱的矿灯照明,一路穿越乱石堆砌的“路”,进出要花近3个小时。水源在一个洞子的底部,十分陡峭,没有下脚的地方,工人用一根软梯艰难上下。“这里的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真是难得的好水源。”李纯乾捧着水大口地喝了起来。
“原本只计划解决朝东岩组、青树脚组、大坪组的183户村民、780人的饮水问题,没想到,10月30日我们在洞中又发现了更大的一处水源地,希望能够将水引出来以后,解决全村的缺水问题。同时,只要水源充足,将与利川市团堡镇的村民资源共享。我们将建一个300立方米的大水池,并通过管网将水引到每一户村民家中,争取过年之前让缺水的村民都能吃上清甜的山泉水。”杨流祥告诉记者。
10月31日17时许,经过4天的艰苦奋战,一股清泉从管道里流了出来,终于将生命之水从山洞深处引了出来,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纷纷抢着尝一尝这来之不易的甘泉。
(作者: 编辑:Administrator)